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2023年教师节前夕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面向教育再出“硬核”措施,印发《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衣食住行学”全面保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幸福教育”体系。如今,把“合理的地块给学校、优惠的政策给教师、幸福的环境给孩子”成为了全旗人民的共识。
尊师强教
锻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筑牢教育根基
伊金霍洛旗将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教育发展的“第一工程”,通过政策保障、机制创新、资源倾斜,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引才聚智,破解偏远地区“引才难”困局
伊金霍洛旗地处内蒙古西部,曾因地理区位劣势面临人才短缺难题。为破解这一困境,当地政府部门创新实施教育人才引进工程,以“真金白银”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扎根教育。针对高层次人才,推出“年薪制+免费住房+资金补助”组合政策,新入职教师可享受80—100平方米住房安置或30万—50万元补贴,名优教师直接获赠120平方米住房。2017年至今,累计引进和招聘教师176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91名。同时,吸引在外求学的本地学子返乡任教。
(二)育才强师,构建全职业周期培养体系
伊金霍洛旗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形成覆盖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完整培养链条。一是分层分类培养。实施“12369”培养工程,即新教师1年站稳讲台、2年胜任教学、3年成为骨干、6年迈向卓越、9年成就专家。二是名师辐射带动。组建30个学科名师工作室,聘请26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担任导师,年均开展研修活动150余次。2023年,工作室成果获鄂尔多斯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是校长领导力提升。实施“强基、提升、品牌”八年培养计划,通过专家讲座、名校跟岗、课题攻关等形式,累计培养1名教育部门名园长、2名自治区领航校长、4名市级领航校长、9名市级名校(园)长,占全旗校园长总数26.67%。
(三)惠师暖心,全方位提升职业幸福感
伊金霍洛旗以“尊师重教七项举措”为核心,构建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并重的惠师生态。一是健康保障。每年为全体教师提供价值2000元的健康体检专享包,涵盖心脑血管、肿瘤筛查等40余个项目。二是成长激励。对获评国家荣誉的教师奖励10万元,获评自治区级荣誉的教师奖励5万元,获评市级荣誉的教师奖励2万元。学历深造者按硕士50%、博士80%比例报销学费。三是生活优待。推出“暖城师礼”服务包,包括免费营养三餐、形象定制专属教师服、提供异地疗养、城市内各类窗口单位设立“教师优先”通道等。班主任津贴提高至2000—3000元/月,寄宿制学校额外增加500元。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四)改革破冰,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为打破教师职业发展瓶颈,伊金霍洛旗率先推进关键改革。一是职称评聘改革。实施“旗级正高级教师”评选,每两年按教师总数3‰比例选拔,累计16人获评、享受国家正高级待遇。2024年进一步放宽限制,实行“一年一评”,并启动旗级副高职称评审。二是绩效分配创新。推行“团队考核奖”,将30%绩效工资与教研组、年级组整体表现挂钩,杜绝“单打独斗”,向偏远乡村教师倾斜,月均补贴、绩效工资均有大幅增加,稳定乡村师资队伍。
幸福教育
五育融合育新人,绘就优质均衡画卷
伊金霍洛旗将“幸福教育”理念贯穿育人全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五育融合,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式发展,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一)优先投入,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基工程
伊金霍洛旗始终将教育作为财政投入的优先方向。近3年,累计投入28亿元,构建起“硬件一流、数字赋能、城乡一体”的教育基础设施网络。一是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6所,连续4年实施教育领域民生实事项目,所有学校配备护眼灯、直饮水设备、智慧图书馆,建成室内足球馆、网球气膜馆等特色场馆12个,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二是智慧教育普惠城乡。通过“网际交互教室”,乡村学生可实时参与城区名校课程,2024年累计开展跨校同步课堂1200节,惠及学生3万人次。三是城乡均衡发展。组建10对“以城带乡”教育联盟,实施教师轮岗交流。2023年,全旗114名教师参与交流,其中骨干教师23名,有效带动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二)五育并举,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
伊金霍洛旗坚持五育并举、开放办学,引进知名专家团队,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德育铸魂,行走的课堂浸润心灵。开发“红色研学”“零碳产业”“非遗传承”等11条“行走的思政课”路线,组织学生走进红庆河红色教育基地、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2023年,全旗开展研学活动150场,覆盖学生2.5万人。二是智育提质,跨学科课程激发创新。推行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化学习,开设“沙漠治理科学课”“乌兰木伦河生态课”等特色课程。第一小学学生通过“零碳产业园实践课”,设计出“校园光伏发电系统”,获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96名教师获得全国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课例奖项,全域推进中科创客项目,夯实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三是体育强身,新兴项目赋能健康。与全国体育联盟合作,引入软式棒垒球、腰旗橄榄球等新兴项目,打造“网球K12直通车”,从小学到高中贯通培养。近3年,全旗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荣获自治区级以上金牌12枚。四是美育润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团队,建设“一校多品”美育特色。打造“非遗+美育”课程矩阵,第一中学国画重彩与象形文字工作坊获全国艺术实践一等奖,安格尔童声合唱团成为自治区美育标杆。五是劳育树人,实践基地链接社会。邀请劳动教育课标组顾建军团队指导,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成“1园区+1基地”实践网络。首创“1+X”劳动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类基地实践教育作用。实验学校、布连小学获评自治区劳动教育实验校。
创新引领
改革破局立标杆,教育强旗树榜样
从“人人有其学”到“人人优其学”。伊金霍洛旗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多项创新举措成为教育改革的典型范例,努力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上破题探路、示范先行。
(一)体制机制改革,激活教育内生动力
一是“县管校聘”破壁垒。全旗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需聘任,2023年跨校竞聘教师89名,实现师资动态优化。二是职称评审动态化。打破“论资排辈”,将教学业绩、学生评价纳入评审标准,近两年,40岁以下青年教师获评高级职称人数占比有较大提升。三是绩效工资差异化。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对优秀教师团队奖励30万元,激发教学创新活力。
(二)智慧教育升级,科技赋能教育公平
一是数字赋能精准教学。5所学校试点运行电子书包,15所学校配备创客教室,所有学校配备“一卡通智慧门禁系统”、超星智慧阅读机、网络阅卷和作业批改智能化系统。通过“试点项目、教师培训、教学竞赛”三项举措,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二是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用,让基层乡村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服务。3所学校获评全市应用示范校,6个案例获评自治区全域应用优秀案例。三是智慧阅读润泽心灵。所有中小学全部接入“超星阅读平台”,建成幸福图书馆,周末、节假日免费向师生家长开放,生均阅读量从8本提升至15本,第二小学获评“内蒙古自治区书香校园”。
(三)打造幸福教育生态,构建师生成长家园
伊金霍洛旗将幸福理念融入校园每个细节,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一是对学生关怀无微不至。创新“家长食堂”模式,学校食堂半数以上的后勤员工为学生家长,全力打造“放心餐”。课后服务开设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200余个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教师减负增效。发布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精简非教学任务50%;实行“弹性上下班”,允许教师灵活调配时间。三是校家社协同育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设“线上幸福微课堂”,累计10万余人次家长参与学习。积极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驻地企业累计捐资超4亿元。
(四)凝练经验分享,凸显品牌影响力
一是教研模式获推广。“实证+内涵”校本教研成果亮相中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被国家教育部门列为典型案例。二是名师工作室成样板。语文名师工作室“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形成可复制模式,向50多个地区介绍经验做法,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三是劳动教育树标杆。2023年承办自治区劳动教育现场会,红庆河研学基地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四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显著。2025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全国第二批创建单位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通过尊师强教、五育融合、城乡均衡、创新引领四大路径,伊金霍洛旗走出了一条以教师幸福为起点、以学生成长为内核、以优质均衡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鲜活样本。
(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