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增206条“通学公交”线路 定制公交守护学生上学路
2024-03-01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施剑松
开学第一天早上7点整,两辆车头亮着“通学公交”的绿色大巴准时停靠香江北路站等候。

2月26日早上7点,通学公交217路上北京80中康营分校的跟车教师在点名。本报记者 施剑松 摄

  开学第一天早上7点整,两辆车头亮着“通学公交”的绿色大巴准时停靠香江北路站等候。香江北路站是今年北京新开通的217路通学公交站点。新学期,家住朝阳区香江北路的玲玲每天5公里的上学路不再寒冷。从小区出来走两三分钟就是通学公交车站,坐上空调大巴25分钟直达学校。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今年,与中小学开学同时,北京城六区和通州、大兴新开通206条通学公交线路,全市通学公交线路已达251条,日服务学生超1万人。

  北京公交客七分公司5车队安全队长孙林说,这学期92名学生报名乘坐通学公交217路,车队为此投入了两辆运营大巴,此外还有两辆大巴车备用。“车队提前组织了行车路线踏勘,并进行了人员培训,所有司乘人员经过政审和体检通过后才能上岗。”

  新开通线路投入运营的大多是新一代通学公交车,车门都是低踏板,方便学生上下。随着陆续登车的孩子们手上的学生卡在公交上的读卡器上一一划过,学生登车数据可实时反馈到通学公交的安全管理平台,家长的手机上也会收到孩子登车的短信。

  2月26日早上7点,在东城区安化楼公交站前,培新小学高年级部的老师组织家长和学生们一起乘车。新学期培新小学高年级部的近200名学生选择乘坐通学公交53路上下学。

  培新小学党总支书记王建介绍,学校前期摸排调研了学生家长的通学需求,经过与公交公司等相关单位反复研讨后,确定了周密、规范的乘车流程及细则,家校手递手交接,确保孩子的乘车安全,让家长安心放心。

  7点半发车,经过21分钟的车程,通学公交车顺利抵达培新小学天坛校区校门前的公交站点。孩子们下车之后,有教师专门负责引导学生通过校门前设置的“通学路”排队有序进入校园。

  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统一部署,在通学公交车新学期运行的第一个月,每辆通学公交车上,除了公交公司配备的专职乘务员以外,各校都为每辆车安排了一位志愿者教师。

  “我们觉得学生乘坐通学公交也是一个教育场景,可以让学生们形成‘守时’‘讲规则’和‘安全意识’等自主管理的能力。”北京80中康营分校校长宋方报说。

  这样的思考在中小学教育者中并不是少数。王建介绍,学校已经将如何围绕通学公交车开展育人活动列入教研计划。“通过乘坐通学公交车,孩子们学习乘车规则及礼仪,学会独立自主,学会同伴互助。”

  • 9月15日至21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 在这里,师生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学校描述为一座“未来小镇”——开放、好玩、自由、创造。
  • 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多地举行活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新学期,各地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软硬件和安全保障,让学生们上足上好劳动课,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南屏小学开展“点亮科技梦想”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来到海安市科技馆参观体验,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兴趣,感受科技魅力。
  • 当下,青少年触网年龄持续下移,手机、平板成为不少孩子的“日常伴侣”。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是襄阳唯一的全山区县,全县180多名适龄残疾儿童散落在11个乡镇的170多个村落,不少孩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由于其跨度大,学生年龄差显著,教育管理需求比较复杂,但同时也蕴含着特殊的办学优势。
  • 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各地举办庆祝活动,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祝福,感念师恩。
  • 在国家级别竞赛舞台上,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红岭中学”)学生孙晟馨、高思远大放异彩,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