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文字博物馆 奇妙的书香之旅
2025-04-24来源:河南日报作者:陈冠男 刘林海
4月23日,正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郑州地铁内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甲骨文文化传播活动。

乘客在郑州紫荆山地铁站观看“一片甲骨惊天下”流动微展览。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超 摄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冠男 刘林海

  当读书日遇上甲骨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4月23日,正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郑州地铁内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甲骨文文化传播活动。读书打卡、甲骨文讲解、盲盒抽奖、歌舞快闪,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乘客纷纷驻足,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驻足打卡 穿越时空对话

  “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上午10点,紫荆山站内稚声嫩气又铿锵有力的话音引人注目。这场以阅读和甲骨文知识为主题的快闪活动中,有烟雨江南的歌舞,有古韵悠扬的吟唱,还有孩子们红色剧目的演绎。

  在该站负二层大厅内,一摞摞红色盲盒、一沓沓甲骨文生肖印刷品整齐摆放,活动墙上的“甲骨传文 书香致远”几个大字分外醒目。甲骨文书签、名著书籍、精美马克杯等读书日礼物被送到匆匆而过的乘客手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看着正在举办的读书日活动,78岁的刘建军老先生现场背诵了一首《大风歌》,赢得热烈掌声。

  在现场发放的精美礼品中,“甲骨文十二生肖”印刷品深受青睐。该印刷品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制作,每一个生肖文字均由甲骨文书写而成,古色古香,精准考究。

  “郑州的‘郑’字,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活动现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讲解甲骨文背后的“家国情怀”,一个个象形文字的背后,是历史文化的沧海桑田。市民王女士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孩子很喜欢,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地铁穿梭 跃动千年文脉

  甲骨文专列驰骋而过,仿佛一座流动的文字博物馆,让文字的魅力,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上午11点左右,郑州地铁甲骨文专列缓缓驶入紫荆山站,走进地铁车厢就像走进了甲骨文的世界,文字起源、生僻字解析、文字演变等各色装饰匠心独运,既有知识科普,又有艺术设计。“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1995年出土的汉代织锦护臂,上面撰有8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指着车厢内的一处车贴,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李鑫娓娓道来。

  讲解结束后,互动环节开启。地铁站乘务人员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同邀请乘客参与甲骨文猜字、背诵古诗抽盲盒、图书漂流等活动,一时间,车厢内笑声不断。

  “我就是安阳人,没想到这次在郑州也感受到了老家的甲骨文文化。”正在乘车的刘晓珑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刚收到的读书日礼物,“这是刚才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送给我的甲骨文生肖文字,看着可亲切。”

  据悉,本次活动由“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郑州交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河南今日消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省实验小学、“学习强国”安阳学习平台联合承办。自去年“学习强国”全国首家文博基地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揭牌以来,双方已开展了多次文化传播推广活动,这次以“甲骨传文 书香致远”为主题的读书日活动,旨在依托地铁流动和站内空间优势,让甲骨文走进千家万户,让阅读融入生活。

  • 9月15日至21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 在这里,师生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学校描述为一座“未来小镇”——开放、好玩、自由、创造。
  • 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多地举行活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新学期,各地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软硬件和安全保障,让学生们上足上好劳动课,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南屏小学开展“点亮科技梦想”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来到海安市科技馆参观体验,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兴趣,感受科技魅力。
  • 当下,青少年触网年龄持续下移,手机、平板成为不少孩子的“日常伴侣”。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是襄阳唯一的全山区县,全县180多名适龄残疾儿童散落在11个乡镇的170多个村落,不少孩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由于其跨度大,学生年龄差显著,教育管理需求比较复杂,但同时也蕴含着特殊的办学优势。
  • 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各地举办庆祝活动,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祝福,感念师恩。
  • 在国家级别竞赛舞台上,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红岭中学”)学生孙晟馨、高思远大放异彩,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