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带动多地多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 当高校教改成果向基础教育转化
2025-06-30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刘盾 蒋颖妍
近日,广州市天河区灵秀小学教师刘文乐把“烙饼问题”带进数学课堂,学生们化身“小厨师”大显身手。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学生在做“水沸腾了”科学实验。资料图片

珠海市金湾二小语文教师运用进阶式真实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资料图片

  “一口锅每次最多烙两张饼,每面烙熟的时间固定,如何烙三张饼用时最短?”近日,广州市天河区灵秀小学教师刘文乐把“烙饼问题”带进数学课堂,学生们化身“小厨师”大显身手。

  有的学生先烙完两张,再烙第三张;有的学生巧用交替烙饼的妙招节省时间。学生们对比不同方法的用时,在思维碰撞中运用知识破解现实生活问题。

  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持续推进“核心基础·输出为本”教学改革,牵头成立教学改革联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范式转变的新路径。在联盟带动下,全国多地多校践行“输出为本”理念,以解决真实问题的输出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输入,并开展以建构为基础的深度学习,培养具有良好潜质的创新型人才。

  把培养目标作为教学设计逻辑起点

  原来,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数学教师毕燕平先教学生相关知识点,再引导他们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很多老师重输入,想尽力在课堂上往学生大脑里多装知识,但很多学生不知怎么用。”在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王红看来,学生缺乏机会把知识输出、转化应用,不但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运用情况,学生也难以实现深度学习、锻炼高阶思维。

  “要引导更多学生成长为‘中央处理器’,而不是‘存储器’,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王红带领团队着力构建“输出为本”教学范式,并以此为抓手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所学,输出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联盟学校参与教改实验的教师积极“翻转”教学设计,从遵循“知识点顺序”的逻辑转向“以终为始”。授课教师将输出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设计与生活情境关联的任务。学生在输出任务的倒逼下,努力思考“我需要学什么”“我还缺什么”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完成知识建构。

  王红说,当学生们为解决问题而主动学习、研究知识点时,知识输入对他们就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工具。

  用阶梯性任务点燃学生高阶思维火花

  在“彩色的梦”一课中,珠海市金湾区第二小学语文教师杨钰洺紧扣“学校文化手绘本征稿”目标,构建校园采风、组合创作、诗歌展示等4个进阶式真实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元表达方式抒发情感。

  “‘输出为本’的教学范式,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与真实问题之间的意义链接,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提升思维、发展能力。”王红说,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知识的重构与表达中,才能点燃高阶思维的火花。

  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高阶思维的“练兵场”?部分联盟学校教师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设计阶梯性输出任务,将教学流程由知识灌输转为认知建模。

  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运用立方根计算等相对复杂的知识点,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数学教师郝政鑫设计了小任务——每个小组需要教会AI工具一个具体的立方根计算。

  学生们通过判断位数、确定个位等步骤,将尾数规律等立方根知识点,转化为AI工具“能听懂”的指令。当学生们逐渐学会用没有歧义的语言解构知识时,逻辑的严谨性、表达的精准性、反思的深刻性等高阶思维也自然生成。

  人工智能教学“诊疗仪”以评促改

  “课堂师生互动时间占比较高,但高阶提问仅占10.87%;学生抬头率仅为43.44%;老师在右后区域停留时间仅占11.46%。”杨钰洺刚上完课,“师能帮”AI测诊系统就形成了这堂课的测诊报告。

  杨钰洺上课注重组织学生讨论,但她研究测诊报告发现,课堂氛围热闹与学生深度学习之间并不能画等号。在“师能帮”指引下,杨钰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作品创作与展示,促进深度学习。

  在很多传统课堂,教师为了多讲知识点,大幅压缩学生课堂巩固练习等输出环节时间。王红团队直击痛点,强化评价牵引。

  “‘输出为本’的教学范式注重循证评价,看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输出转化,以及对学生自主输入动力的激发情况,以评促改。”王红表示,学生的输出表现,尤其是思维发展层次、问题解决能力和核心知识输入建构质量,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师生课堂情况进行全面体检?王红团队协同多家单位,基于“输出为本”教学范式研发测评指标,开发“师能帮”课堂教学测诊系统。它如同教学“诊疗仪”,采集分析教师和学生行为等多模态数据,为联盟学校教师提供“诊断—优化—追踪”支持。

  此外,王红团队还根据AI测诊分析报告,推动以评促训,帮受训教师找到课堂教学能力短板,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支持和专业培训。

  本报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蒋颖妍

  • 9月15日至21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 在这里,师生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学校描述为一座“未来小镇”——开放、好玩、自由、创造。
  • 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多地举行活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新学期,各地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软硬件和安全保障,让学生们上足上好劳动课,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南屏小学开展“点亮科技梦想”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来到海安市科技馆参观体验,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兴趣,感受科技魅力。
  • 当下,青少年触网年龄持续下移,手机、平板成为不少孩子的“日常伴侣”。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是襄阳唯一的全山区县,全县180多名适龄残疾儿童散落在11个乡镇的170多个村落,不少孩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由于其跨度大,学生年龄差显著,教育管理需求比较复杂,但同时也蕴含着特殊的办学优势。
  • 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各地举办庆祝活动,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祝福,感念师恩。
  • 在国家级别竞赛舞台上,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红岭中学”)学生孙晟馨、高思远大放异彩,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