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教培行业教师何去何从
2022-02-24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记者 曾毅
政策之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风光不再,教师的后续去向应该被关注。

  身处教学一线,张咏梅的目光与思考一直在行业的最新动态上。该如何对待教培行业教师回流公办学校,是今年在“双减”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命题。

  “政策之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风光不再,教师的后续去向应该被关注。”张咏梅最近经常收到之前从学校“出走”到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的询问,不仅是镇海中学的,还有宁波市各个学校的。“如今他们又迫切希望重新回到公办学校。”事实上,有部分地区的教育部门已经开辟“绿色通道”,允许这些脱编教师“重新建档”取得事业编制。

  这引发了张咏梅的深思。寒假里,她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今年将带上全国两会的建议。“目前的状况要从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来分析。”张咏梅指出。

  “一是公办学校有喜有忧。”张咏梅说,“喜的是,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缺乏优质师资,如果能将这些教师补充进来,对学校无疑是一件好事。忧的是,如若这批教师带职称、带教龄回归,必定对原有在校教师产生‘挤出效应’,损害那些坚守公办教育事业者的利益。”

  “二是相关部门利弊难衡。重回公办学校任教需要参加编制考试,但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和考试对年龄的限制,这些人参考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社会保障方面,招聘年龄较大的教师进编无疑会增加日后的社保压力。”张咏梅说。

  “三是失编教师进退两难。”张咏梅说,“当初离开公办学校,有的是被教培行业丰厚收入所吸引,或是受机构高额保障所迷惑而主动辞职,有的则是违反了有关制度或规定而被动离职。如今他们前路彷徨,继续留在那里无以为继,到其他行业再就业又技能不强;年纪大的担忧退休工资无从保障,年纪轻的担心长期失业前景堪忧。这些都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

  张咏梅认为,让优秀的教培行业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补充到公办学校是一条可行路径,不仅可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还可以体现党和国家的关怀。

  “但这需要在最大可能解决教培行业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其他在职教师的权益。”张咏梅建议相关部门从长计议,而她对此有三点建议:

  一是科学设置教师招考条件。“逢进必考”的原则不应被打破,但建议全国层面统一政策口径,适度放宽已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和职称的原公办在编教师的报考条件。同时,通过定向招考等方式将优秀教师填补到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

  二是充分考虑在职教师权益。在教龄认定方面,重新进编就要教龄归零重新计算。在职称评定方面,带职称回归的享受相等待遇但不占用其他教师职称名额,或适当上调所在学校职称比例,让更多年轻教师安心从事教育事业。

  三是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将重返教师作为重点对象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让他们成为具备健康教育价值观、高尚道德情操、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民教师。

  (本报记者 曾毅)

  • 9月15日至21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 在这里,师生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学校描述为一座“未来小镇”——开放、好玩、自由、创造。
  • 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多地举行活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新学期,各地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软硬件和安全保障,让学生们上足上好劳动课,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南屏小学开展“点亮科技梦想”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来到海安市科技馆参观体验,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兴趣,感受科技魅力。
  • 当下,青少年触网年龄持续下移,手机、平板成为不少孩子的“日常伴侣”。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是襄阳唯一的全山区县,全县180多名适龄残疾儿童散落在11个乡镇的170多个村落,不少孩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由于其跨度大,学生年龄差显著,教育管理需求比较复杂,但同时也蕴含着特殊的办学优势。
  • 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各地举办庆祝活动,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祝福,感念师恩。
  • 在国家级别竞赛舞台上,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红岭中学”)学生孙晟馨、高思远大放异彩,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