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工学院 锚定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2025-05-23来源:河南日报作者:李树华 张玉鹏
安阳工学院是豫北地区一所重要的专注于工科领域的公办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使命。

飞行实训中心。

校园鸟瞰图。本栏图片均由安阳工学院党委宣传部提供

  □李树华 张玉鹏

  安阳工学院聚焦“建设航空和低空经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建设工科专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做特航空和低空经济类专业,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强化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安阳工学院是豫北地区一所重要的专注于工科领域的公办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使命。现有招生专业59个,涵盖8大学科门类,逐步构建起以航空为鲜明特色,工科为主导,理工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精准对接并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建有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产教融合示范学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60个省级教学平台,以及2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硕士学位重点立项建设点。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更为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安阳工学院时刻铭记初心与使命,积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衔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以及“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计划,显著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在服务区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围绕区域通航和无人机产业发展需要,开展通航装备关键构件制造与检测、无人机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无人机能源动力和新材料等方面研究。与安阳市豪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PBF-26.1X8.7FM旋翼和C2E-20X15碳纤维螺旋桨V10成功应用于第38次南极科考,南极地区现场无人机测绘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服务区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依托“河南省智能康复设备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精密主轴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开展数控机床及关键部件设计、康复医疗机器人设备智能感知与控制、纳米复合传感材料设计与应用、药物靶点合成和药物单体精确筛选、低碳化工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与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多传感融合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国内300多家医院获得推广应用,累计帮助1万余名患者重新恢复生活功能,销售额约4亿元,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生物技术的科研优势,围绕乡村产业振兴重点领域,依托“河南省野生棉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北艾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经济林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与区域内农业生产和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在棉花、谷子等作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艾草、瓜蒌等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太行山革命老区重大农林有害生物成灾规律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与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突破性品种豫谷18(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广适、优质、高产、宜机收等优异性状的协同改良,解决了谷子种源的“卡脖子”难题。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打造航空办学特色

  安阳工学院贯彻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安阳市四大千亿级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坚持“增、撤、锻、塑、转”并举的原则,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重点布局航空类学科专业,对传统专业进行提质锻强、重塑升级,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2025年新增“智慧交通”“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这些新兴专业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学科体系,更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安阳工学院作为全国第九所、河南省第一所培养民航飞行员的高校,已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且富有特色的航空类专业体系。该体系囊括了飞行技术、飞行器适航技术、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制造工程等6个核心航空类本科专业,并拓展了机场运行与管理、管制与签派、航空电子、航空安全工程、航空物流、民航服务、机场建设、航空食品等8个航空类本科专业方向,形成了多元化、深层次的航空人才培养格局。

  在航空类教学与科研领域,安阳工学院亦取得了显著成就,建有“中国民用航空局CCAR-147民用飞行器维修执照培训机构”“河南省智慧民航特色行业学院”“河南省航空复合材料螺旋桨及旋翼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农业农村部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等30个省部级航空类教学与科研平台,为航空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安阳工学院还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技术大学携手,共同创办了非独立法人的国际办学机构——安阳工学院莫斯科航空科技学院,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提升了办学水平。

  提升学科综合实力

  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催生勃发,学校通过重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打造省级重点学科,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扶特扶优、凝练办学特色,着力布局发展校级重点学科。“示范引领”与“均衡发展”协同进行。聚焦于锻强提质,做强做优一批优势学科专业,依托“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5个省级重点学科,支持现有国家、省级12个一流专业建设点强化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力求在低空经济的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人才储备。通过高端领域的突破,增强服务低空经济战略和创新高地建设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科专业的综合实力,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同时,学校凸显特色,打造与低空经济紧密相关的学科学院亮点。通过大力推进“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模式,组建飞行学院、机械与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土建与交通工程学院、文化传媒与航空服务学院,加快培育与吸引航空领域的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紧密围绕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创新链,开展深度合作与研发,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空域服务学科专业亮点,为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外,学校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建设科教、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使工科更加聚焦于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需求,理科、文科、农科则向低空经济产业需求延伸,形成多学科协同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学校将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