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以文化人培根铸魂 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2025-07-08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政法学院(以下简称“山政”)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把“文化育人”置于立德树人突出位置。

  山东政法学院(以下简称“山政”)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把“文化育人”置于立德树人突出位置,深入推进“文化山政”建设,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大任务为经纬,构建起贯通课堂内外、融汇线上线下、联动校园社会的文化育人体系,实现了文化软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步跃升,打造新时代文化育人山政新机制。

  举旗帜:筑牢思想根基,夯实文化育人思想内核

  构建理论学习立体网络。学校创新构建“党委中心组领学、基层党组织深学、全体师生广学”三级联动学习体系,规范落实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第一议题”制度和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指导制度,形成了自上而下、逐级带动的理论学习网络。创新学习教育实践模式。围绕重要学习主题成立宣讲团,创新凝练融合学习模式,通过专题研讨、理论宣讲、讲党课等形式实现全覆盖。筑牢师生思想防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部署-落实-督查-整改-考评”全链条闭环体系,为文化育人筑牢思想防线。

  聚民心:弘扬主流价值,厚植文化育人情感沃土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学校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每年签订责任书,压紧压实责任落实,巩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方广泛参与的“大思政”格局。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思政短视频大赛等特色活动,将爱国情怀融入学生日常。深化“三全育人”体系。实施“德育引领行动”“领导干部联系新生班级”“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联席会议”等育人制度,五育并举协同发力,推动思政教育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

  育新人:凝聚多方资源,做优文化育人条件保障

  建设特色师德文化。弘扬“学在前沿、大爱施教”教风,构建系统完整的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师德师风荣誉表彰体系,打造师德示范标杆,筑牢师德底线红线,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营造浓郁学术文化。坚持“一会一报”,加强对学术讲座的规划和管理,促进学术文化进一步繁荣,打造“法官讲坛”“检察官讲坛”“纪检监察讲坛”等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品牌。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兴文化:深耕特色品牌,打造文化育人特色高地

  塑造特色文化体系。学校“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三位一体的特色文化体系建设持续加强,“茂岭山红色大课堂”现场教育教学基地入选济南市党史教育基地,“四融四育”廉洁文化工程进一步深化,学校获评“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凝练校园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托美育大讲坛、书香校园等文化平台,开展书法、绘画、文艺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校长推荐书目”等文化品牌进一步凝练。优化校园文化阵地。新建特色鼎山楼文化长廊,实施校园宣传栏和文化墙提质工程,山政文化新地标初见成效。

  展形象:拓展传播矩阵,提升文化育人辐射效能

  融媒矩阵完善升级。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进校园官方网站改版升级,新增“践行教育家精神”“清廉山政”等专题板块,实现政策解读、文化传播的精准聚焦。开通百度百家号、微信视频号,入驻学习强国“同学汇”、山东教育发布App,形成“官网+两微一端+垂直平台”多维立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联动机制,实现宣传资源优化整合。育人成效显著转化。实现文化育人从“单向输出”到“立体渗透”的升级,通过全媒体矩阵的系统化构建与内容生态的精准化运营,实现了传递价值理念、传播知识文化和引导思想行为的高度统一。如“山政青年说”“课程思政微课堂”等品牌活动的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史文化基因融入日常传播,形成“内容创新-品牌增值-育人增效”的良性循环,切实把校园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硬实力。

  (信息来源:山东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