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 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新样态”
2024-04-28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汪亮亮 付延妮 李曼玉
2018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光谷小学)(以下简称“光谷十七小”)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光谷小学)(以下简称“光谷十七小”)正式挂牌成立。从初始的2个班级、57名学生发展到而今一校两区共34个班级、1500余名学生,在校长罗海英看来:“口碑和人气迅速上涨的背后,日益壮大的师资团队厥功至伟。”

  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从建校时仅有的10名教师到如今近百人,还包含湖北省特级教师1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人、东湖高新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优秀青年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的“硬核”班底。短短6年时间,光谷十七小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突破口,不仅成功实现了学校自身发展的“三连跳”,也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提供了坚强助力!

  奋楫启航:“青蓝”结对,助力教师成长。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教师队伍偏年轻、断层严重。为了突破“青黄不接”的发展困境,光谷十七小借力教科院专家资源,结合自身校情,以“新教师入格、骨干教师升格、品牌教师创格”为目标导向,通过阶梯式的分层培养,开发出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金字塔计划”。

  夯实常规,助力“入格”。对于新进教师,学校通过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培训—检查—反馈—整改—核查”的良性闭环,为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指明方向。

  同伴互助,助力“升格”。教龄超过三年的教师,由学校统筹组建学习小组,并制定学习目标,搭好“台子”,鼓励教师同向同行、互学互评,促进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名师领航,助力“创格”。骨干教师直接与市教科院专家开展师徒结对,师傅“一对一”“面对面”跟踪指导,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质量分析等多个角度进行指导,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种子”教师。2023年,学校1名教师获评武汉市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获评东湖高新区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获评东湖高新区优秀青年教师。

  造血自生:项目管理,赋能教师自由绽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探究,更需要学校不断调整升级培养和管理模式。

  经过广泛调研和顶层设计,学校制定了《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参照项目管理的方式,将教育教学、班级管理、课题研究等领域重要工作,以项目计划的形式发布。教师们可根据项目评审方案要求组团申报,经评审小组公开选拔后指导执行。

  通过项目式管理,青年教师们自由生长,不断绽放光芒。在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郑熙、谢姣、叶青、孙珊4名教师获湖北省一等奖,2名教师获湖北省三等奖……学校还将项目管理办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校园人才市场’管理模式下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期通过课题研究使项目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

  得益于日益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2021年至今,光谷十七小连续三年获评区级教育质量评价优秀单位。不仅如此,学校还先后获评国家“礼乐弦歌”课程教学示范校、“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实践基地、“生活·实践”教育基地,并荣获省级体教融合“突出贡献奖”,顺利通过现代化学校、义务教育达标校、绿色学校创建验收。

  众木成林:“木林森”教联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罗海英看来,好的教育生态,应该是森林的样子,欣欣向荣、充满生机。

  以加速光谷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区域内学校共同发展为出发点,2022年,东湖高新区“木林森”教联体应运而生。教联体以光谷十七小为牵头单位,联合光谷第十二小学、光谷第十六小学、光谷第十八小学组成。

  以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光谷十七小从本校优势学科入手,牵头开展“主题引领式教研”活动,从联合研训做起,带动各成员学校“抱团”发展、并肩前行。

  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教联体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教师发展的校际壁垒,拓宽教师成长路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教联体已开展联合研训共享20余次。

  秉承着“交流、分享、重构、提升、共赢”的态度,在光谷十七小的带领下,教联体各学校积极探索统一管理和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共建“名校长工作室”“种子教师工作坊”等方式,积极发挥聚合效应和引领作用,统筹资源、共同提升。

  2024年2月,“木林森”教联体成功获评“省级示范性教联体”。“展望未来,我们将始终秉承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和创新、引领、示范的光谷基因,继续发挥牵头校示范引领作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贡献教育力量!”罗海英说。(汪亮亮 付延妮 李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