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课程”破除小初学段壁垒
2025-07-11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肖宇宁
学生在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程中,往往要直面环境适应与认知跃升的双重挑战,“陡坡效应”成为横在他们成长路上的一道坎。

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的学生在进行项目化学习。学校供图

  学生在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程中,往往要直面环境适应与认知跃升的双重挑战,“陡坡效应”成为横在他们成长路上的一道坎。我所在的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针对这一问题,全力打造“桥梁课程”体系,致力于实现小学与初中的无缝衔接。

  义务教育九年制学校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核心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前瞻规划、系统整合、协同发力。学校组织小学高段与初中教师深度联合教研,精准识别学科知识的“断点”与“交叉点”,将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培养贯通始终。尤其注重将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初中核心概念与学习方法前置渗透到小学六年级课堂,例如,数学科组利用学校新建的数学实验室,在小学五、六年级引入具象模型辅助的几何与代数思维,为初中的符号化表达埋下一颗种子;科学课程则在小学阶段强化探究流程训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初中的实验设计与验证环节。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与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玉泉学校开展“基于脑科学人才培养”的实验项目。其核心功能在于以脑发育科学为底层逻辑,打通九年学段壁垒,实现真正的“一贯式”衔接。项目聚焦“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反应力、自控力”五种核心脑智能力的终身培养,为各学段提供统一且持续的发展目标与科学评估依据。依据儿童青少年脑发育规律,系统性构建“低学段游戏化学习(激发兴趣,训练基础能力)—中学段跨学科学习(强化信息整合与问题解决)—高学段项目式学习(锤炼抽象思维与复杂决策)”的递进式课程模式。这种分层设计能有效消除能力断层,符合大脑从具象到抽象、从外部引导到内在驱动的发展规律,规避学段跃升障碍。同时,基于脑科学的动态监测机制在关键转换点精准识别并提供个性化干预,保障每名学生顺利衔接。

  学校开展“学长引路计划”等体验式学习活动,初中学长化身为小小学习导师,走进小学课堂,用自己的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指引方向;小学生们则带着好奇与期待,走进初中探究实验室,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九年级教师6月份送走毕业生后,9月份到小学六年级课堂授课,让学生提前熟悉初中教学风格,减少因陌生而产生的距离感。

  学校还遴选有专长的家长成立“家长讲师团”,按年级开展科普课程或亲子实践课程。同时,开设“家长学校”“脑科学亲子课堂”等,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缓解教育焦虑,实现科学育人,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校长)

  • 9月15日至21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 在这里,师生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学校描述为一座“未来小镇”——开放、好玩、自由、创造。
  • 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多地举行活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新学期,各地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软硬件和安全保障,让学生们上足上好劳动课,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南屏小学开展“点亮科技梦想”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来到海安市科技馆参观体验,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兴趣,感受科技魅力。
  • 当下,青少年触网年龄持续下移,手机、平板成为不少孩子的“日常伴侣”。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是襄阳唯一的全山区县,全县180多名适龄残疾儿童散落在11个乡镇的170多个村落,不少孩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由于其跨度大,学生年龄差显著,教育管理需求比较复杂,但同时也蕴含着特殊的办学优势。
  • 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各地举办庆祝活动,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祝福,感念师恩。
  • 在国家级别竞赛舞台上,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红岭中学”)学生孙晟馨、高思远大放异彩,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