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厦门市“大思政”育人活动“名片” ——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40年发展实录
2025-07-17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任可
2025年7月14日,厦门市第四十届中学生政治夏令营在集美工业学校开营。此次活动的主题为“承千年传统文化,启万里时代新程”。

厦门市第四十届中学生政治夏令营开营现场

  2025年7月14日,厦门市第四十届中学生政治夏令营在集美工业学校开营。此次活动的主题为“承千年传统文化,启万里时代新程”。来自厦门市各个中学的学生代表和来自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三明市的中学生代表共计9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学生聆听了思政理论微宣讲,体验了剪纸、珠绣、陶艺、惠安影雕、缠花等非遗技艺,学习了无人机操作,参观了厦门市集美新城,深刻感悟了新时代的建设成就。

  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于1986年暑假创办,至今已持续40年,已举办40届,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厦门“大思政”育人活动的一张“名片”。

  四十载持续创新

  践行“大思政”理念

  思政课之“大”在于多维时空协同育人,即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实践场所,打通学段、打破隔阂、打穿内容、打透过程,使“大思政课”具备“实践的宽度”。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是践行“大思政”理念的典型案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厦门市宣传部门与教育部门决定,开办中学生政治夏令营,积极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当时,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主要面向各中学遴选出的优秀学生,参加人数一般控制在100人左右,每届活动时间约为一周。最初的活动形式包括作主题报告、参观访问、学习考察、撰写政治小论文、举行演讲比赛、举行各类知识竞赛、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娱体育活动等。每届中学生政治夏令营都受到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2025年的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更是充分体现了“大思政”的理念。营员除了普通中学的初高中学生,还有不少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李子文来自三明市金湖旅游职业中专学校。他说:“以前我只来过一次厦门,这次对课程很期待,参观集美新城的项目更是让我向往。”

  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有3个主要目标。一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采用军事化管理,让学生养成独立、坚强的习惯。三是注重后续理论成果的延伸。夏令营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开展演讲竞赛等,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1986年到2025年,学生撰写了2000余篇政治小论文,其中,400余篇分别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有的政治小论文获得了国家一等奖。

  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举办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第一届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举办,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组织教育活动;第二届在厦门市第五中学举办,以形势教育为主题组织教育活动;第三届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举办,以“科学·知识·挑战”为主题组织教育活动……每届夏令营都是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政治教育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充实健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和赞誉,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好课堂。

  发挥“教联体”作用

  整合本土资源

  “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其内涵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学校、街道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单位等。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采用了典型的“教联体”运作方式,活动始终在厦门市宣传部门的领导下,由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厦门市教育部门等多个单位联合主办,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夏令营的顾问、营长、教导员由厦门市宣传部门、厦门市教育部门、承办学校等单位的领导担任。在早期,承办单位还包括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厦门华夏电力嵩屿电厂、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等。

  夏令营充分利用厦门的本土资源。一是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指导学校将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案例和素材融入到夏令营中。二是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盘活博物馆、科技馆、劳动教育基地等本土教育资源的思政育人价值,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厦门在村民自治、乡村振兴、企业科研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带领学生深入现场调研和访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内化于心。

  2016年的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主题是“‘嘉庚精神’齐颂扬,美丽厦门共缔造”。学生听取了“嘉庚精神”主题报告,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学习陈嘉庚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突出政治底色

  紧扣时代特征

  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从创营之初就提出且一直实践着“走向社会,关心政治,了解实际,提高自己”的“以人为本”办营理念,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为学生提供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明德、求真,学会做人、做事。

  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始终将政治引领置于首位,构建“理论+实践+情感”的三维教育体系。夏令营坚持实践性导向,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能力。夏令营坚持把握时代特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018年7月20日上午,厦门市第三十三届中学生政治夏令营在厦门市第三中学开营。夏令营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争做责任担当的新青年”为主题,吸引了厦门市59所中学的99名中学生参加。在为期3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学生聆听了相关主题报告,参观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实践基地,了解厦门的发展轨迹,体验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的变化。

  2021年,厦门市第三十六届中学生政治夏令营以“以青春之我,承百年荣光”为主题,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学生聆听主题报告、参与鼓浪屿红色之旅、体验五缘湾的百舸争流、参观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从而引导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与力量。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顺应学生成长规律

  夏令营注重按主体性原则,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2024年7月14日至17日,厦门市第三十九届中学生政治夏令营在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开营,来自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三明市的92名学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在为期4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学生参观了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海洋珍稀物种馆。该馆创建于2013年,收藏了近80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的标本。活动中,92名学生被分为8个小组,围绕“海洋生态保护”“闽南非遗传承”等主题开展项目式研究。每组需在4天内完成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成果展示全流程,最终通过“创意性(40%)+完成度(30%)+团队协作(30%)”三维评分。例如,“白海豚保护组”设计出结合了AI识别与公众教育的监测系统,获得了“金海豚奖”。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阿卡贝拉合唱团享誉全国。2023年7月,厦门市第三十八届中学生政治夏令营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开营。夏令营邀请教师林琳现场进行阿卡贝拉演唱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认真投入,美妙的歌声传遍了校园。学生抖擞的精神面貌、高昂的演唱状态、深情的歌曲表达、展示出了当代青年应有的“青春模样”和大有可为的“青春力量”。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的学生沈重阳表示:“在夏令营里,我们学习阿卡贝拉,参观华侨博物馆,聆听思政宣讲,增强文化自信,坚定党的领导;我们追古溯今,展望未来,感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体悟青年力量,明晰未来方向,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40年来,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累计培养近万名青少年,其中不少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项持续40年的“青春实验”,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证明了当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便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