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样态
2025-11-13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继刚 郝振宇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地域鲜明特色,通过长期教学与科研实践,精心构建出以“简牍与丝路文明”为特色、多学科交叉驱动的“冷门绝学”人才培养体系。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地域鲜明特色,通过长期教学与科研实践,精心构建出以“简牍与丝路文明”为特色、多学科交叉驱动的“冷门绝学”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课程为径、研教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冷门绝学”的接续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党建引领 铸魂育人

构建“党建+学科”融合机制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科发展深度融合,创新实施“将支部建在学科上”和“师生联合建支部”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模式,成立简牍学师生联合党支部,打造“双带头人”机制下的党建与学科双融双促新格局。

  党支部不仅是政治学习的阵地,更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战斗堡垒。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全过程。在育人目标上,学院聚焦“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文化传承”三维培养,通过开展专题党课、红色研学、简牍文献中的思政元素挖掘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研究简牍与丝路文明中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院党支部获批甘肃省第一批“双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其创新实践为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科育人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教材为基 课程为径

打造“新文科”交叉课程体系

  学院加快简牍学、敦煌学课程群建设,编写“敦煌学教程”“简牍学教程”等教材,填补国内“冷门绝学”本科教材空白。教材充分彰显简牍学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特色,将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核心要素有机融入知识体系。

  同时,学院立足“新文科”建设理念,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融合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数字人文技术等多学科优势,打造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创新培养机制,通过“简牍学概论”“敦煌学教程”等特色教材建设,打造“专业核心课+跨学科选修课+数字人文实训”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夯实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教育高质量和卓越性发展。

  目前,学院已建成20余门研究生专业课程,完成“简牍学概论”“敦煌学”“丝绸之路文明”等线上课程制作。其中“敦煌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简牍学概论”“敦煌文化”为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

研教融合 实践赋能

形成“学术—教学—服务”闭环模式

  学院立足“简牍与丝路文明”研究特色,形成“科研引领教学、实践赋能科研、成果反哺社会”的闭环发展模式。

  学院依托简牍读书班,创新构建“学术导师+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联动的科研梯队,定期举办国际简牍学论坛与青年学者工作坊;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将“简牍学概论”“敦煌学教程”等特色教材开发为线上线下融合课程;依托“丝绸之路文明基地班”等平台,组织研究生科研团队参与简牍与丝路文明的学术前沿研究,包含简牍整理、丝路文化遗产调研、数字文献重构等,并组建“简牍与丝路文化宣讲团”开展文化普及,实现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双向赋能,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近年来,学院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3篇研究生论文被评为甘肃省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8人荣获国家奖学金,5人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社科院、甘肃简牍博物馆等机构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

评价为尺 多维驱动

构建多维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学院打破传统单一的人才评价模式,构建起以“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文化传承”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科研能力为核心,以“提升综合素质、关注全面发展、彰显专业特色和培养学科优秀人才”为主要目标,探索建立具有政治觉悟高、科研能力强和文化普及能力强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强化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具有较高创新精神和较强竞争能力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学院“简牍与丝路文明”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党建引领、课程创新、研教融合”,有效破解了“冷门绝学”学科人才匮乏、基础断档的难题,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育人经验。该体系不仅为学校培育了800余名高层次人才,更通过线上课程、学术论坛、校际交流等形式,为全国130余所高校提供了“冷门绝学”教学资源。相关经验被国内30余家媒体广泛报道,国内10多所高校师生来校交流学习,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简牍与丝路文明”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简牍学与数字人文、考古学的深度融合,建设更高水平的实践创新平台;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在与雅典大学“一带一路”产学研博士生联合培养的现有基础上,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的学术交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此外,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更多高端人才,优化团队结构,力争将简牍学科打造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冷门绝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高地,为传承中华文脉、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张继刚 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