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课堂到世界舞台:重庆职教铺就 “以技兴城” 新路径
2025-11-07来源:学思网作者:重庆职教
在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实训楼里,总有一盏灯深夜仍亮着。

  在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实训楼里,总有一盏灯深夜仍亮着。透过玻璃窗,能看到一个身影在精密仪器间反复调试,LED灯带在他手中如流水般变换出绚丽图案。这个被同学们称为“光电魔术师”的年轻人,就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李小松。

  2018年,来自江西农村的李小松怀揣录取通知书,踏入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现为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彼时,他仍是那个曾因拆遍电器被邻里称为“拆家少年”的男孩。3年后,他荣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为中国队实现该项目“首金”突破,站上“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之巅。

李小松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

  李小松的成长历程,正是“渝派智匠”奋勇争先的生动缩影。作为西部职业教育重镇,重庆以建设“全国职业教育重镇”为目标,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彰显“重庆力度”,在培育技能人才中传递“山城温度”,在赋能社会进步中提升“时代效度”。职教之光,正照亮一批又一批新时代工匠的梦想之路。

  锚定“产之所需”——

  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引擎”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扎根到哪里。”在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加速崛起、“渝车出海”扬帆远航的背景下,重庆职业教育正以产业需求为锚点,构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设在生产线上”的育人体系,让“技能供给”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渝派智匠担重担、立潮头、勇作为。

  ——聚焦国家战略,全力打造产教融合“重庆样本”。“分层级组建、实体化运行、数字化治理”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方案获评“第一届重庆市改革创新奖”。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贯通、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布局等一系列重大使命,全市已累计认定各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6个、备案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2个,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着坚实的职业教育力量。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牵头组建国家级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及多个市级、国家级共同体。依托电子信息职教集团,联合226家单位实施89项技术研发与项目服务,切实推动“教以所用、研为产兴”。

  ——助力乡村振兴,让渝桔香飘全国。在服务县域经济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方面,重庆职教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服务力。

  三峡古红桔作为拥有4000年种植历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曾因果农缺乏科学种植技术,从20万亩种植面积萎缩至10万亩。关键时刻,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把“田间学院”“科技小院”建到果园旁:专家团队手把手教果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划深加工产业链;电商教师带着直播设备走进果园,教农户线上销售桔子。

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稻渔共生”实训基地

  果农李建国参加培训后,果园亩产从3000斤跃升至4500斤,还牵头成立合作社,带动20多户农户年增收15万元;学员张玲通过直播带货,单场最高卖出50万奉节脐橙,累计带动1.2万人次农户增收。如今,三峡古红桔重新成为农户的“致富果”,而重庆职教也成为乡村振兴路上实打实的“好帮手”。

  ——重塑育人生态,源源不断培养技能人才。走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长安汽车共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基地”,学生们在与企业实时同步的新能源电池检测平台、自动驾驶模拟系统中开展“实战化”学习。该基地每年培养1200名高技能人才。“不用进车企,就能学最前沿的技术,毕业就能上手干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阳的话,道出了校企联培的核心优势。

  重庆市构建了“产业需求—专业设置—人才输出”的精准对接机制,全市职业院校开设了一批支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目前全市有中职学校125所、高职专科46所、职业本科3所,在校生104.5万人,共设置近3300个专业点,基本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聚焦“才之所育”——

  让技能成长充满“暖温度”

  “让重庆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重庆更有为”“致力打造全国有志青年获得‘一技之长’的首选之地”……一座城市的教育温度,藏在对每个孩子的精准培育里,藏在助力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定追求中。

  一技之长,长在远见。渝派智匠以匠心点亮梦想,将技能淬炼为通向未来的桥梁,持续拓宽成才之路。

  在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一间实验室内,博士后胡涞正俯身指导学生对一台精密仪器进行微调。他身形清瘦,目光如炬——谁曾想,这位年轻的科研新锐曾是中职机电班的学生。胡涞表示“老师不仅传授专业技能,更在我迷茫时给予鼓励,帮助我树立‘技能改变命运’的信念支撑。”

  一技之长,长在赋能。渝派智匠育人强能,用一技之长点亮更多人的“追光之路”。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2024届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学生刘涛一毕业,便入职重庆驼航科技有限公司,成长为机务维护团队的核心成员,负责“重载无人机全生命周期保障”。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刘涛入职半年就获得公司嘉奖,参与编写企业内部手册,将实践经验转化为企业标准。“我现在的工作,既能发挥学校学到的技能,又能参与到重庆低空经济的发展中,很有成就感。”刘涛说。

  像刘涛这样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有的进入重庆城市治理无人机巡检团队,负责“无人机机巢维保”;有的入职某大型飞机零部件制造厂,参与国产某型号军用飞机的部件装配;有的在大安通用机场从事通用航空器检修工作……

刘涛对驼航重载无人机进行航前检查

  一技之长,长在担当。渝派智匠因材施教,用温暖的托举让职教少年成长为担当青年。

  晨光熹微,长江三峡库区,“渝忠客2180”班轮缓缓离港。船舱里装满农家的瓜果,甲板上正直播江霞雾霭。这艘一度濒临停运的班轮,如今已成助农“网红船”。它的改变者,是“00后”高职毕业生秦源泽。2019年人生迷茫时刻,他入读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父亲一句“国家重视职教,有奔头”点燃了他的斗志。三年间,他苦学运输管理、自学短视频运营,终成复合型技能人才。毕业返乡,他发挥所长以客船为基地直播助农,销售额超千万元,解决数百户农户滞销难题。他在直播中总是自豪地说:“别小看职教生,只要努力,我们也能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

  从中职生成长为清华博士后的科研人才,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舞台的技能冠军,从迷茫少年成长为振兴乡村的“网红船长”……他们身上印证着重庆职业教育的育人温度——不仅传授他们一技之长,更赋予他们搏击人生的底气与勇气。

  重庆职教不仅输出动人的故事,更交出扎实的成绩单,一组“硬核数据”彰显“温暖底色”: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16年位居西部第一;第46、47届世界技能大赛斩获6金1银1优胜,金牌数领跑中西部。

  情牵“民之关切”——

  用技能服务点亮“民生灯”

  职业教育的效度如何体现?答案最终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上,体现在对社会真实需求的回应力与对民生福祉的实际贡献中。

  在重庆,渝派智匠育正以高质量、精准化的人才输出,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促进就业创业的“有力抓手”与改善生活的“金钥匙”。

  以技破题:为企业痛点开出“技术药方”

  全球模具市场中,模具常因疲劳、磨损、腐蚀等原因过早“退休”,来自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焊艺求精”学生团队,在负责人胡健伟的带领下,自主研发了“焊锻复合增材”核心技术。他们创新提出“网构化微结构修复层”——犹如在受损模具内部植入一套“钢筋骨架”,再通过计算机精准控制机器人作业路径,实现微观组织的定向强化。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重庆杰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发动机曲轴模具修复,使修复成本降低40%,修复后模具寿命达到新模具的85%以上,为制造企业降本增效开出扎实的“技术药方”。

  以技守护:为智慧养老注入“专业力量”

  在民生服务领域,渝派智匠同样精准发力。2025年开学季,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康养学院迎来首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公费培养生。作为西部首个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校,该校已成为区域养老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近年来,其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全国百强养老机构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批批既懂技术又怀敬意的年轻人正走向基层,守护“夕阳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公费培养生在实训中心上“老年生活体验课”,模拟照护实操践行养老服务理念

  以技护航:为电力安全装上“智能感官

  “就像倒车雷达及时提醒风险,但方向盘始终握在人手中。”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心电相印”师生团队负责人黄筱这样比喻他们研发的电力安全智能监护系统。该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视觉感知+设备数据”三重验证,实时核验操作指令与动作规范,并能敏锐识别因人员疲劳导致的指令偏差,及时预警、规避风险。目前已于多个变电站试点应用,彰显出技术与人协同保障安全的现代治理智慧,以技能之长默默守护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从车间里的精密操作到社区中的专业服务,从技术攻关一线到民生保障前沿,重庆职业教育正以实践的“力度”、关怀的“温度”和结果的“效度”,实现三维突破,生动诠释“职业教育与城市共成长”的深刻内涵。

  重庆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表示:“重庆将持续紧扣产业需求、聚焦人才培养、服务民生改善,以打造全国职业教育重镇为抓手,让更多人凭借技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注入更强有力的职教动能。”

  立足产业、服务民生。重庆职业教育正在产教融合中践行使命,于育人育才中传递温度,用实实在在的贡献,书写 “以技立身、以技兴城”的时代答卷。而渝派智匠们,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奋勇争先,为重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