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积极开展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是职责所在,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黄冈师范学院自2021年启动“优师计划”以来,积极开展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系统建构“理论先导、导师引导、典型向导、实践指导”的“四导合一”师德养成模式,旨在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快”的优质师资。
理论先导,奠定师德养成的思想基石
作为一所长期坚守教师教育主业的学校,黄冈师范学院一直注重结合教育实际,组织相关任课教师深入学习古今中外的师德理论成果,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明确师德的内涵、范畴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背景下师德的共性与特性,如在学前教育阶段,师德更多体现在对幼儿的耐心、关爱和启蒙引导上;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师德还包括学术道德、引领学生进行学术创新等方面。通过细致的理论剖析,系统构建师德理论体系,设置师德教育核心课程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为“优师计划”学生提供全面的师德认知框架。
导师引导,发挥导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为了保证“优师计划”培养的学生达到优秀的标准,学校坚持实施“双导师制”,一方面,注重从学校教师中选拔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良好口碑的教师作为校内导师,同时从当地基础教育名师中遴选在敬业精神、关爱学生、教学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名师作为校外导师,建立导师库,确保每名“优师计划”学生有校内和校外导师的指导。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师德经验,定期与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在教育生涯中的师德感悟、处理师生关系的成功案例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
典型向导,借助榜样力量激发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
一是组织学生学习全国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例如,组织学生学习张桂梅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用爱和责任改变多名女学生命运的感人事迹。二是定期邀请校外师德楷模来校讲学或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师德楷模面对面交流,汲取他们的师德智慧。通过与师德楷模的互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师德的内涵和实践路径,激发自身在师德养成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挖掘校内师德典型。学校定期开展校级师德标兵评选活动,通过学生投票、同事推荐、领导评估等多种方式,选出在师德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师,深入挖掘其典型事迹,并将事迹制作成宣传资料,如师德标兵事迹手册、专题视频等,通过生动的事迹展示,让“优师计划”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师德的力量。
实践指导,在教育实践中锤炼师德品质
学校注重实践育人,定期开展一系列以师德为主题的活动,如举办师德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述自己心中的师德故事;组织师德征文活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师德内涵并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开展师德楷模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出校园中的师德楷模,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学校每学期安排学生走出校门,组织“优师计划”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教育振兴行动等,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教育的社会责任,增强师德意识。例如,学生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会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咨询等服务,通过参与课外学习活动,与不同人群接触,更加明确教师的社会角色和师德使命。学校将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师德表现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师德品质,将师德养成从校园内部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实现师德养成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通过4年来的积极探索,“四导合一”模式初见成效,140名首批省级“优师计划”学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广受实习单位师生的好评,实习单位的师生在肯定他们业务能力的同时,对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师德风范赞誉有加,省级“优师计划”学生已全部顺利入职签约学校。(胡世刚 胡志华 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