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 探索社会工作人才“育用留”一体化新范式
2025-10-31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落志筠 郭 玮 
在广袤的祖国北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锻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关键一环。

  在广袤的祖国北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锻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关键一环。然而,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教育曾面临独特挑战:专业认同感弱,助人自助的理念如何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脱节,象牙塔中的知识如何有效应对基层复杂的现实需求?人才流失压力大,如何让毕业生心甘情愿扎根基层、服务家乡?面对这些难题,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近年来聚焦社会工作专业建设,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探索。

思政浸润

筑牢扎根边疆的使命与担当

  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坚持育人为本、铸魂育心,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置于育人工作的核心位置。社会工作专业立足边疆地区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工作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基层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核心课程中,学校教师结合内蒙古地区推进社会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职业理想。

  在实践环节,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北疆牧区、城市社区开展实地调研与服务,通过倾听群众需求、参与基层治理,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社会工作类竞赛奖项1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可达90.9%,考研率最高为46.43%,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通过率为51%以上,近44.2%的毕业生进入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多位教师获校级思政案例,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协同育人的实效。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为培养心怀家国、担当使命的边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轨”赋能

打通从课堂到现场的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创新构建了“校内实验+校外实践”双轨并行的教学机制。新模式有效衔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实务应用需求,形成了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校内教学环节,社会工作专业依托先进的社会工作实验室,打造高度仿真的个案访谈室、小组活动室及社区服务模拟场景。在“个案工作”等核心课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处理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策划并实施面向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的支持性小组活动,以“做中学”的模式显著提升自身的临场应变和实务操作能力。社会工作专业还搭建社会工作云平台,整合优质案例资源,支持在线模拟实训,有效延伸教学时空。

  在校外实践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与多个社区、社会组织及苏木乡镇合作,建立起稳定的实习基地网络,系统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学生从大二年级起有计划地深入基层,参与社区治理、民族团结促进、留守儿童关爱、老年人精神慰藉等真实服务项目。

  学校“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多项荣誉。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创新比赛特等奖;建成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和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获校级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成果三等奖、课程思政示范课等荣誉;社会工作专业团队被授予“校级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称号。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新模式在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创新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示范价值与引领作用。

场景驱动

在服务地方中深化具身体验与价值认同

  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紧密结合边疆地区社会服务的特殊性,坚持将人才培养与服务区域发展相融合,通过真实任务场景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实践体验,有效强化其专业素养和扎根边疆发展的意愿。社会工作专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实际服务项目,推动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边疆地区老年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城镇社区民族融合等基层实践领域。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问题探索者,在服务青少年、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群体时,能够独立设计干预方案,并将实践成果反哺教学与科研。

  学校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群,通过参与实践增强了职业自信和对本土场景的适应能力。毕业生跟踪反馈显示,新模式所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层就业意愿强、留区服务比例高,多数毕业生选择在社区、苏木乡镇及社会组织等基层岗位就业,以扎实的专业能力、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迅速成长为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获得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坚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边疆地区破解基层人才短缺难题、推动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贡献力量。社会工作专业立足本土战略需求与文化语境,构建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桎梏,推动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成长,积极培养出一大批契合地方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未来,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将继续坚持“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以实践为导向、以融合为路径,为北疆地区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社会治理专业人才,为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持续贡献专业力量。

  (落志筠 郭 玮 王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