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程学院 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5-10-31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文华 王文华
长春工程学院作为新中国率先布局在吉林的工程类院校,在74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守工程报国初心,坚持“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

  长春工程学院作为新中国率先布局在吉林的工程类院校,在74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守工程报国初心,坚持“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构建以“工”为主、“工管理艺文”交叉融合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致力为国家水利电力、土木建筑、冶金地质等基础行业和吉林发展培养“区域建设能用、理论基础够用、工程一线好用、行业发展适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近年来,学校积极抢抓机遇,作为部省协同试点院校率先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持续推动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持续贡献“长工程”力量。

对标新时代 科学谋划顶层设计

  自主动申请承担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部省协同试点任务以来,学校党委把审核评估工作放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上认识,放在坚守“工程强国、教育兴邦”的使命责任中谋划,放在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中开展。学校在坚守办学定位、坚持服务面向、坚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加强统筹谋划,突出顶层设计,制定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持续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对标新要求 扎实开展自评自建

  学校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以评促建,助推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若干措施》,构建“1235”思政工作育人体系。依托OBE(成果导向)理念修订完成202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美育、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美育、劳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构建“五育并举”新格局。制定《一流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全校本科教学建设。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精彩一课、说课比赛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以评促改,助推学校创新发展。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教学运行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内外部评价机制完善、办学特色凝练等方面,积极构建新时代工程教育生态系统,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以评促管,助推学校稳步发展。学校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审核评估“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的工作目标,注重“既立足于学校办学现状,更着眼于工程教育未来”,有序开展校内自评工作,以客观性、前瞻性视野查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改进举措,全面梳理修订校院两级管理规章制度,重构具有“长工程”特色的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

  以评促强,助推学校特色发展。学校深耕工程教育,主动对标对表,积极开展专业认证,持续带动工程教育内涵式发展;聚力科教融汇,深化创新教育,构建“项目驱动、专创融合、多元协同”的培养体系,持续驱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形成“两面向、三融合、五共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学校《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两面向、三融合、五共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对标新部署 系统分析整改问题

  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学校专题研究落实专家组考察意见和教育厅指示意见,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按照短期整改与长期建设相结合、重点任务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制定整改工作方案。

  持续提升培养目标达成度。学校全面实施AI赋能人才培养改革工程,组织开展智慧课程建设、数字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评选。

  持续提升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制定《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工作方案》,以完善设计土建、水利、电力等全产业链体系为驱动,整合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相关学科专业,组建“智能装备制造”等6个校级专业群,打造了4个省级学科群和3个省级专业群。

  持续提升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学校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3.0版)》等多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班”,持续完善教师引育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深化财政专项管理改革、盘整存量资产、持续完善资产管理等体制机制,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举措,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持续提升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校修订了课程评估实施方案、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实施办法、质量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等制度,组织开展课程评估工作,进一步落地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健全基于产出的内外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加强本科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法等进行调整及改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用人单位需求侧匹配度。

  持续提升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广泛开展调研座谈,举办“跬园下午茶”——党委书记有约师生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多层面听取学生关于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建议。学校督查办公室负责意见和建议的督办落实,开展“五访五促”活动,多方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反映。

  (张文华 王文华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