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学院立足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这片热土,怀揣“为区域育才、为产业赋智”的教育使命,构筑起以“产教融合强技、实践育人提能、劳动淬炼铸魂”为核心的三维育人体系,走出了一条“校地共生、向新而行”的特色发展道路。建院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人才库”、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文化传承的“活载体”,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提供应用型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产教融合:
锚定区域产业需求,构建“校企共生”育人共同体
学院打破校地、校企传统资源壁垒,将企业应用技术、产业项目、创新研发转化为育人资源,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紧扣“特色”做文章。学院依托徐州“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优势,联合徐工港口机械、徐工农业装备、江苏金彭集团等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设“徐工港机班”“徐工农机班”“江苏金彭班”。合作企业将生产线设为“移动课堂”,高级工程师入校讲授核心课程,“智能制造系统”等多门课程教学案例均选自企业创新项目,学生在校即可接触行业应用前沿信息。同步布局文化类产业学院,与江苏风云动画共建风云文化产业学院,与江苏禾健数智产业园共建禾健融媒现代产业学院,学生研设的汉文化文创产品投放徐州文旅市场,实现“学习即实践、作业即产品”。
围绕“协同”搭平台。学院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发展基金,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用于产业学院建设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全面推进产业教授和产业导师发展工作。主动对接徐州市数字经济产业科技镇长团、徐州金融专班等政府资源,根据政府需求组建产教协同平台。与徐州金融服务中心1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享设备资源;开设“期货与衍生品班”,填补区域交易人才缺口。
推动“融合”见成效。学院建成智能制造实验中心,获批“徐州市工程装备虚拟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校企联合攻关的“新能源汽车高效驱动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获第十届淮海科学技术奖,该技术应用于金彭集团产品制造,彰显了“校为企赋能、企为校增创”的科技创新助推共生效应。
实践育人:
聚焦应用技能提升,打造“实战赋能”人才成长生态
学院将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环节,构建“课内实训打基础、校外实习强技能、项目实战促创新”的三元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在实训实战中练本领。
课内实训,构筑技能“基本功”。学院打造多元化实训平台,与东软教育集团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引入企业真实测试项目,学生完成项目可获实践学分;建设文创设计实验室,支持学生开展徐州非遗文创、马庄等乡村文旅宣传设计实践,活化传承地方文化。
校外实习,搭建就业“直通车”。学院与200余家优质企业长期合作,共建校外实习研习基地180余个,推行“3+1”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沉浸式实习)。“徐工农机班”学生大四阶段进入企业轮岗,参与工艺优化、生产管理等核心工作,优秀者直接录用;人工智能与软件专业学生在慧与(中国)有限公司研习时参与核心技术研发,部分毕业生入职慧与、东软等企业,打通“实习—就业”衔接通道。
项目实战,激活创新“新动能”。学院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地方服务项目,将成果纳入学分考核。电气与智能制造专业师生协助江苏鼎格电子集团解决技术难题,申报在徐高校服务“343”产业项目;传媒类学生为徐州贾汪区设计乡村文旅方案;经济金融学专业学生参与“期货与衍生品示范班”模拟交易,获期货从业资格。
劳动铸魂:
厚植工匠笃行精神,培育“实干报国”的新时代劳动者
学院确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定位,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理论+实践+特色”的育人体系,让劳动精神融入学生成长血脉。
课程引领,实现“专业+劳动”深度融合。学院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洒扫庭除”实践课堂,学生承担教学楼、图书馆保洁工作,在劳动中锤炼实干品格。结合专业开发“专业+劳动”课程,工科开展机械维修、软件调试实践,文科开展文案撰写、文化宣传服务,确保劳动教育与专业研习有机衔接。
特色实践,推动“劳动育人”与地方发展双向赋能。学院积极挖掘徐州非遗与地方资源,开展香包制作、植物扎染、艺术剪纸、创意木工等特色实践,邀请非遗传承人入校授课。建有马庄村(非遗传承)、岐山村(乡村振兴)、江苏润势文化研究院(文化创意)、巧媳妇生态农场(现代农业)等多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累计参与学生超万人次,实现“劳动育人”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
成果彰显,为五育并举“增光添彩”。学院《洒扫庭除 砥砺成长》《工科专业“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模式探索》获江苏省高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一、二等奖;《非遗技艺劳动特色项目》入编《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汇编》。
学院以“三维”体系培养区域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范式,实现“学生成才、企业获益、地方发展”三重共赢,向国家和社会交出了一份应用型高校育人新答卷。
时序立新,盛景日荣。在向新而行的征程中,学院将奋楫扬帆再起航,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勇担使命、锐意进取,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奋力谱写砥砺奋进的“科文故事”,贡献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科文力量”。
(作者:张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