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投入使用的司法产教融合校区
女子擒敌拳方队在学院警体运动会上展演
在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深化智慧监管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和四川省“双高计划”培育单位,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主动对接司法行政事业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推进改革,构建“虚实融合的双境实训体系、能力导向的铸魂炼技路径、协同驱动的体系作战平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司法警务人才培养的“四川方案”。
双境育训:虚实结合,破解高危实训难题
针对司法人才培养实训“难还原、难量化、高风险”三大瓶颈,学院率先在全国建设“司法突发事件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创新集成行为捕捉、智能推演、能力评估的三维数智系统,构建“高灵敏、零风险、全过程”模拟战训平台,实现从“纸上谈兵”向“沉浸实战”的跃升。平台聚焦五大类37种高危场景(如职业暴露、打架斗殴、火灾等),通过VR/MR技术实时捕捉操作数据,AI智能推演处置策略,并自动生成“技能掌握—风险预判—决策合理性”三维评估报告,累计输出个性化训练方案2000余份。学院还将《全国监狱人民警察实战大练兵警务技能考核标准》转化为12项数字化指标,实现教、学、练、评一体化管理,真正做到实训“可复制、可评估、可提升”。目前,该虚拟平台已服务全国16所院校、访问量超15万人次,推动12项警务技战术成果转化。
为打通“虚实断层”,学院系统构建“虚拟课程—模拟演练—岗位跟训—实务对战”四阶递进式实训体系,构建“空间+时间+情境+任务”四维教学场景,全面锻炼学生感知力、应变力、决策力和协同力四项核心能力。校内建有8个沉浸式实景基地,联动23家实训单位实施“双教员制”,实现典型案例动态更新,实训效果显著:应急处置准确率提升45%,冲突演练伤害率下降60%,岗位胜任能力提升60%。以“数智系统+四维场景+四阶递进”为核心的实训方案,已成为司法职教实战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优秀示范。
铸魂炼技:能力闭环,推进人才培养与智慧法治协同共振
聚焦司法警务人才培养“标准滞后、课程脱节、评价失真”问题,学院构建“标准引领—课程重塑—评价闭环”的能力培养新生态,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塑造”的根本转变。
构建动态标准:精准画像能力结构。依托政校行局联盟,率先构建“司法行政警察岗位能力动态图谱”,将岗位胜任力精细拆解为四维结构:思政铸魂——突出“四铁”精神教育,强化忠诚本色;法律素养——对接智慧法治场景,注重法治思维与程序规范;警务技能——涵盖智能安防、大数据预警等关键实操能力;职业素养——强化应急处置、心理矫治等综合职业素质。依托“三大平台”(司法虚拟仿真联盟、四川省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司法产教融合共同体),学院实现能力标准动态迭代,新增“改造质量评估”“突发事件响应”等模块,真正实现与智慧监所场景的深度契合,为精准培养目标定位奠定基础。
课程体系重构:模块化项目链实战融合。“校行局”专家联合创新“一体两翼三阶四维”课程开发模型,落实专业培养目标,以“模块—项目—链条”为主干,精准对应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核心—实战”三阶梯度,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在四维教学场景中推进教学。通过与上级管理部门合作,课程开发周期由18个月压缩至6个月,已完成5部“十四五”重点教材开发,累计引入真实案例1000余个,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是构建学生职业能力、价值观和实战素养的核心支撑,实现“案例即课程、课程即场景”的实战教学逻辑。
能力评价闭环:四阶成长模型全周期跟踪。为实现司法警务人才能力培养的系统评估与精准提升,学院构建“学警(青苗)—新警(青蓝)—骨干(青松)—预备干部”四阶成长模型,将人才成长路径与教学环节全链条对接,形成贯通“教、训、评、用”的能力评价闭环。一是构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设定“知识掌握+技能熟练+职业素养”的综合能力评价结构,细化为108项具体指标,涵盖法治素养、执法规范、应急指挥、心理调节、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领域,确保评价全面、客观、科学。二是应用数智化评价工具:借助虚拟仿真平台、行为捕捉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动态采集学员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轨迹、决策路径和协同表现,生成个性化的“能力雷达图”与“成长档案包”,实现对每名学生的精准画像和阶段性能力诊断。三是闭环反馈课程与教学:将评价结果实时反馈至教学系统,触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训练任务的动态调整,形成“发现问题—靶向补短—再评估”的持续改进机制。依托智能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推荐训练方案,推动“因材施教”落地实施。四是对接岗位胜任力评估:毕业后继续追踪新警入职表现,将用人单位反馈与岗位胜任情况纳入评价系统,反向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训模块,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目前,新警岗位适应期平均缩短3个月,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提升。通过上述闭环机制,学院实现了课程与能力动态匹配、教学与评价深度融合,年均课程更新率提升至40%,核心课程优秀率达89%,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训、以评促改、以评促用”。
成果标准双向反哺:从院校输出到行业共建。学院牵头起草15项国家及行业教学标准,联合四川省监狱管理部门制定《监狱人民警察警务技能训练大纲》,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步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5%。
体系作战:贯通“育训考用”链条,实现人才培养全周期赋能
为破解“校行资源分散、职前职后脱节、协同育人机制虚化”难题,学院构建贯通“育训考用”的系统化协同育训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从“项目合作”向“机制共建”跃升。
生态协同:组建成渝智慧司法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41家单位共同发起“成渝智慧司法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四共”。标准共建:制定《司法职教虚拟仿真资源建设规范》等3项区域标准;资源共建:开发20门示范课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500GB;人才共育:建立120人行业专家库,教师年均挂职60人次;质量共评:构建“熟练度—合理性—伦理度”三维评估模型,行业满意度达96%。
双循环运行链:打造“课程—实训—评估—追踪”闭环系统。内部循环:行业专家深度参与教学设计,构建校内闭环;外部循环:构建毕业生5年期追踪模型,基于上千条反馈数据动态优化课程,开发“监所警务战术”“监所信息化”等前沿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零时差”匹配。
全周期成长: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赋能平台。创设“职前职后育训共同体”,搭建“司法干警在线学习平台”,年培训在职干警超2万人次;建立“校行技术共享中心”,实训模式已推广至基层监狱、戒毒所。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提升40%,建设成本降低30%,36人成长为省级教官。通过多方共建共享、链条闭环高效运行、终身赋能生态构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实战型力量”。
展望未来:打造中国特色司法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面向未来,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化“双境育训、铸魂炼技、体系作战”三大战略路径,全面提升服务智慧法治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能力。建强司法虚拟仿真联盟,建设国家高仿真示范基地;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标准“走出去”;打造智育高地,建设司法人才培养示范院校。
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创新引领教育、以技术赋能实训、以协同提升效能,全面锻造信念坚定、技能过硬、实战胜任的新时代法治铁军,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包杨川 周姝彬 唐蜜 张杰 王荣)